1、土壤检测是施肥的基础工作
农作物吸收的营养来自于两部分:土壤本身的养分含量+肥料提供的养分;不施肥仅依靠土壤的基础肥力,那么作物的产量会比较低。作物每年从土壤中携带养分出来,不补充,产量会越来越低,这就是养分归还学说。如果不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与供应量,那我们如何知晓肥料的投入量呢?
2、找出限制产量的最紧缺的元素
作物除了碳氢氧外,其余的14种元素都要从土壤中吸收,如果有一种元素短缺或者含量较低,其他元素施的再多,产量也不会有明显改善。土壤检测,给我们在肥料元素的使用方向上提供了指导。坚决避免缺氮施磷,缺锰补锌的情况。这就是施肥上的最小养分律或者木桶原理。
3、做出最优的施肥方案
农作物经济产量的形成,是综合各个因素的结果,光、温、水、氧气、二氧化碳、矿质营养、田间管理、病虫害等。水和肥只是我们能控制的不多的几个因素,在年有效积温3200℃的地方,就是投入再多肥料,棉花的产量也不会有太高的表现,这时候温度是限制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这叫综合因子律。
因此肥料施到一定程度,产量会因为其他因素不会再出现增幅。而最大产量的施肥量也不是最优施肥量,因为肥料的施用上有一个报酬递减率。假如:第一个5kg肥料可增产100kg,第二个5kg肥料只能增产50kg,第三个5kg肥料施入土壤只会增产20kg,第四个5kg肥料肥料施入土壤只会增产8kg..........第十个5kg肥料可能只能增产1kg。而第十个5kg肥料的成本远高于1kg农产品的收益,那么这时的施肥是不合理的,超量的。所以我们要达到预期产量,要计算出最佳的投肥量。换句话说,随着产量升高到一定程度,每10kg的产量增幅,要施入非常多的肥料,如果这10kg的农产品收益等于增加的施肥成本,这时候的施肥量才是最优的施肥方案。
土壤肥力检测推荐施肥,主要目的是节本。只有少数地块找出限制元素短板,产量才会有明显的增幅。农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营行为,提高收益降低成本,本身就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特别是在种植成本高企的当下,如何如果通过精准施肥,减少肥料用量,提高经营收益是摆在农业人面前的重要问题。
4、检测数据的应用
数据质量把控
质量管理体系:
人员没问题;环境没问题;设备没问题;方法没问题;流程、制度、规定执行没问题;综合验证没问题。
数据要求:溯源性、重现性、精准性
重点:把握采样的方法
数据的应用过程
1)养分评价
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养分分级标准、疆内科研院所的养分分级标准
2)推荐施肥量
土配方平衡施肥有两个关键指标是需要进行田间试验的,受土壤的较大空间异质性,要做到每一块地进行土壤校正系数与肥料利用率的田间试验是不现实的。且土壤养分含量与施肥量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较大。
比如土壤土壤校正系数与土壤养分含量是呈负相关的,比如肥料利用率与施肥量是呈负相关的。
需要注意的问题:
a.目标产量的确定;
b.生产单位产量需要吸收的养份量;
c.耕作层深度;
d.土壤容重;
e.土壤养分的检测结果是P的含量,在计算中要注意折算成P2O5,K要折合成K2O;
f.务必要注意单位面积是m2,耕层深度m,容重是t/m3,养分含量g/t。
难点:土壤校正系数与肥料当季利用率,需要田间试验且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大,影响因素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