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土壤采样
一般来说,土壤采样包括表面采样、深层采样和定点采样等多种方法。
(1)表面采样是指采集土壤表面0~5厘米的土壤样本;
(2)深层采样则是采集地下一定深度的土壤样本,如20厘米、50厘米等;
(3)定点采样是指在特定地点采集土壤样本,如在农田、果园等处采样。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采样目的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土壤采样注意事项
土壤四分法: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干净的塑料薄膜上碾碎,混合均匀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保留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保留的土样数量仍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剩余约0.5kg的混合土样为止。
1、选择取土区域:选择样区时首先须考虑样区在整个区域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区域生态系统包括地理景观等时空格局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2、保证取土样的随机性:采样单元根据每个样点都有相同概率的原则进行随机采样。
3、保证取土样的重现性:重现性是指在已定的样区内多次重复采样,结果都能获得相同的规律性。要保证研究区域结果重现性必须统一区域内各样区的采样标准和方法并有足够密度的样点尽可能消除采样方法引起的人为误差。
4、保证取土样的时间统一:保证各个样区采样时间的相对统一,是样区研究结果拓展到整个区域的关键之一。
每个土样应有标签,写明采样人、采样地点、日期、深度、前茬和先种作物等。
02
植物样品采集
植物样品分析的可靠性受样品数量、采集方法及植株部位影响,因此,采样应具有:
(1)代表性:采集样品能符合群体情况,采样量一般为1kg。
(2)典型性:采样的部位能反映所要了解的情况。
(3)适时性:根据研究目的,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定期采样。
(4)果树在采果期采集同一植株的果实和叶片样品。发生偶然污染事故时,在田间完整地采集整株植株样品。
叶片采集
一般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采集叶片样品。
(1)落叶果树: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营养性春梢停长秋梢尚未萌发即叶片养分相对稳定期,采集新梢中部第7-9片成熟正常叶片(完整无病虫叶),分树冠中部外侧的四个方位进行;
(2)常绿果树:在8~10月(即在当年生营养春梢抽出后4~6个月)采集叶片,应在树冠中部外侧的四个方位采集生长中等的当年生营养春梢顶部向下第3叶(完整无病虫叶)。采样时间一般以上午8~10时采叶为宜。一个样品采10株,样品数量根据叶片大小确定,苹果等大叶一般50~100片;杏、柑橘等一般100~200片;葡萄要分叶柄和叶肉两部分,用叶柄进行养分测定。
果实采集
进行“X” 动态优化施肥试验的果园,要求每个处理都必须采样。
基础施肥试验面积较大时,在平坦果园可采用对角线法布点采样,由采样区的一角向另一角引一对角线,在此线上等距离布设采样点,山地果园应按等高线均匀布点,采样点一般不应少于10个。
对于树型较大的果树,采样时应在果树上、中、下、内、外部的果实着生方位(东南西北))均匀采摘果实。
将各点采摘的果品进行充分混合,按四分法缩分,根据检验项目要求,最后分取所需份数,每份20~30个果实,分别装入袋内,粘贴标签,扎紧袋口。
植物采样注意事项
(1) 取样的地点,一般在距田埂或地边一定距离的株行取样,或在特定的取样区内取样。取样点的四周不应该有缺株的现象。选取新梢中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健康叶片。
(2) 取样后,按分析的目的分成各部分(如根、茎、叶、果等),然后捆齐,并附上标签,装入纸袋。有些多汁果实取样时,应用锋利的不锈钢刀剖切,并注意勿使果汁流失。
(3) 对于多汁的瓜、果、蔬菜及幼嫩器官等样品,因含水分较多,容易变质或霉烂,采样后在冰箱中冷藏保存。
(4) 采样时要避免施肥对样品检测结果的影响,应在施肥前或施肥后一周采样。
(5) 为了动态地了解供试验用的植物在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状况,常按植物不同的生育期采取样品进行分析。
03
水样
1、取样前准备的物品
干净的塑料瓶或玻璃瓶、标签、笔
2、取样方法
(1) 地表水取样时选择河流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尽量在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湍滩处。在任何情况下应在水体混匀处布点,应避免因水流急剧变化搅动底部沉淀物引起水质变化。采样深度一般应在0.3~0.5m。
(2) 地下水取样时应先开机放水几分钟,然后进行采样。
3、样品信息表
采样地址、日期、采样人
水样采集注意事项
(1) 水样采集后应立即进行过滤,过滤器材应该清洁,避免引入新的污染。
(2) 分装样品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涮洗用的水样应弃去。
(3) 采样时要防止采样现场大气中降尘带来的污染。
(4) 测定生化需氧量、pH值等项目的水样,采样时必须充满样品瓶,避免残留空气对测定项目的干扰。测定其他项目的样品瓶,在装取水样(或采样后)至少流出占容器体积10%的空间,一般可装至瓶肩处,以满足分析前样品充分摇匀。
(5) 水样采集后立即保存在4℃的冷藏箱中。